她是晚來的孩子,那年她爸爸五十八歲,媽媽五十五歲,爸媽覺得他們老了,那幾年爸爸又生了場大病,便也開始擔憂起養老的問題。
他們一共兩個孩子,兒子在澳洲成家立業,不肯回國,女兒將來又遲早要嫁人。
他們也不願離開自己熟悉的故土,但他們覺得去澳洲投靠大兒子是早晚的事。
當時陸銘舟來英國玩,他們常常大部隊一起出行。
他們吃了飯在倫敦city walk,大部隊往前走,而沈星露在和爸媽微信吵架,滯留在了後方很遠。
陸銘舟回過頭,看到沈星露一邊往前走,一邊又生氣又難過地對著電話說:「我畢業後會回國的呀,我不是你們的女兒嗎?我也在你們身邊,我可以給你們養老的呀!」
但在老一輩的觀念里,給父母養老是兒子的事,女兒將來也要結婚,她未來的丈夫也有自己的父母要贍養。他們有兒子,不想讓女兒女婿贍養他們的晚年。
媽媽總是說:「等你結了婚你就明白了。」
她不明白,她也不想明白!
她從不認為自己出生在重男輕女的家庭,她很確信爸媽愛自己,這種愛近乎於溺愛。
從小到大,每次她和哥哥吵架,爸媽都無條件地站在她這一邊,導致哥哥總抱怨爸媽偏心,也很討厭她這個妹妹。
她也能感受到相比於紈絝子弟的哥哥,爸媽其實更疼愛她這個天真開朗的小女兒。
只是這樣的愛,在根深蒂固的傳統道德,在整個社會框架的注視之下,其實也不堪一擊。
爸媽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棄自己熟悉的社交圈子,遠赴澳洲,投靠長子。
爸媽也認為女孩子無法獨立於家庭而存在,於是她在二十一歲的年紀,還要被父母安排,像沒有獨立能力的吉吉和噗噗一樣被「運往」澳洲,投奔大哥哥。
她提出要一個人回國,爸媽不肯點頭,覺得她在慪氣。
於是在僵持之下,她對爸媽說:「我決定要結婚了,我要回上海。」
當時她和陸銘舟互生情愫,兩個人也有些明目張胆,常常在大部隊中單獨行動。
有時傅年寬走著走著找不見人,一回頭,准能看到陸銘舟和沈星露兩個人在後面貼著,不知道在幹嘛,導致大家都以為他們兩個在一起了。
但其實,他們並沒有正式確立男女朋友關係。
那天大家在傅年寬的獨立房屋聚會,陸銘舟上二樓找衛生間,看到沈星露抱著膝蓋坐在陽台地板上,一邊哭一邊和爸媽通電話。
不知通了多久,也不知哭了多久,她嗓音十分腫脹,說話都發著嗚嗚的聲音。
他知道她家裡出了事,後來大家一起出行她又常常掉隊,在後面打電話。他也時常關注她,看她通完了電話,便返回去把她撿回來。
兩人和大部隊落下一大段距離,便也聊了很多。
一來二去,開始有情愫萌動。
沈星露也曾想過他們會如何捅破這層窗戶紙,卻沒有想到那場面會是她拽著陸銘舟的手說:「你能和我結婚嗎?我是說現在,立刻,馬上。」